more
1.“环保”不等于“环卫”
“环保”重在保护、改善生产与生态环境,核心是防治污染及公害。工作聚焦于水污染、大气污染、噪声污染、固废污染等防治。
"环卫"是消除人类生活污染及危害,如清扫街道、消除生活垃圾、人畜粪便,消灭蚊蝇鼠害等。
2.城市绿地人类之肺
城市绿地至少有三大功能:一是净化空气。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、氟化氢、氨、氯等有毒有害气体。
二是调节大气温度1公顷草坪每天约蒸发水分6300千克,使空气温度增加5-9%。三是吸尘杀菌。
3.室内空气污染有哪些
燃烧物煤炉及吸烟会产生有害气体。生物学物质冰箱、冷却系统内的细菌,空调过滤器的真菌。
放射物质主要源自水泥、大理石等材料释放的氢。石棉外壳管道、瓦楞纸通风管道等磨损、风化脱落会造成室内污染。
4.家庭噪声—看不见的污染
从生物学角度讲,不愉快声音即噪声。人们关注室外安静时,也需重视室内声环境。家庭中,电视机、收录机噪声达60 - 80分贝,洗衣机为42 - 70分贝。
临床医学统计表明,在80分贝以上噪声环境下,50%的人可能耳聋;85分贝的噪声会使人烦躁、降低工作效率。
5.为什么要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
洗衣粉常用磷酸钠作助洗剂,其含磷废水流入江河湖泊,会引发蓝藻迅速生长,导致水体“富营养化”,使水质变坏,水中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死亡。
高磷洗衣粉会刺激皮肤,使人产生燃烧疼痛感,洗后衣物穿在身上可能引发皮肤瘙痒,成为皮肤病的刺激源。
6.不要乱用塑料袋装食品
日常使用的塑料袋有三种:一种既不能接触皮肤,也不能盛放食物,仅用于装建筑材料;一种用于装服饰;还有一种可勉强用于盛放食品。
多数塑料袋含毒素。如聚氯乙烯塑料,其原材料无毒,但制作时加入的稳定剂有毒。铅盐易析出,进入人体会导致积蓄性铅中毒。
企鹅
气候变化导致南极海冰减少,企鹅的繁殖地变得不稳定,幼企鹅会因为冰面破裂而掉入冰冷的海水中冻死或溺亡。
北大西洋露脊鲸
气候变化导致其食物磷虾的分布向北移动,使其觅食区域与航运航道重叠,增加了与船只相撞的风险。
北极熊
北极熊依赖海冰捕猎海豹等食物,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冰融化,北极熊的栖息地不断缩小,捕猎难度增加,生存面临巨大挑战。
玳瑁海龟
栖息地丧失、气候变化导致海洋环境变化、非法野生动物贸易。数量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下降了80%以上。
考拉
生活在澳大利亚,以桉树叶为食。森林砍伐和城市扩张、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和火灾频发,考拉数量急剧减少,生存受到严重威胁。
长江江豚
长江江豚生活在长江流域,因过度捕捞导致食物减少,航运活动干扰栖息环境,水污染和水利工程建设破坏生存空间。